AI绘画

绘制江湖儿女,绘制世间万物

底层技能收入写进财报: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变革

开源与配合,腾讯的这条路走得并不平凡!

担任腾讯技能运营副总监好几年,徐海丽的风格一向稳健,可今年十月底申报预算时却特别紧张,因为她打算为一项工作连续第三次「狮子大开口」,向公司申请一大笔钱,「公司还会批吗?」

何况批预算的总裁刘炽平是出了名地「火眼金睛」,在预算会上审项目,要么一言不发直接过,要么随时打断提问题。轮到自己,徐海丽惴惴不安地看着老板,只见刘炽平点点头,竟自言自语地说「这个钱花得值」——预算通过了。

而这样的意料之外,在短短几个月里,已是第二次发生在她身上了。

另一次发生徐海丽休假时的大半夜,家人的手机响了,竟然是团队同事找来,声音紧张又兴奋。徐海丽一惊:出了什么事?原来,CEO 马化腾刚刚回复了团队的一封邮件,要求修改邮件的内容格式,让手机上看起来更方便。而这封邮件,不过是徐海丽团队发给全员的例行工作进展邮件。

让刘炽平如此大方、让马化腾如此仔细的工作,究竟是什么?

1、151 秒识别 128 万张图,底层技能收入写进财报

答案是四个字:开源配合。

简单说,开源配合就是腾讯外部源代码全部凋谢,不同团队配合开发,共建腾讯基础技能平台。

外部人可能了解的少,实际上,开源配合已在腾讯推进两年。目前,腾讯外部代码开源率已超过 80%,组建和孵化了 151 个 Oteam(开源配合小组的简称),涵盖了计算、存储、数据等所有互联网技能基石,涉及了微信、QQ、腾讯云等所有腾讯核心业务板块。

开源配合不仅给腾讯省下了数亿元的成本,更通过研发效能的提升,技能辅助腾讯自己的产物、腾讯云上的广大产业客户、乃至全球技能共同体。

以云帆 Oteam 为例,这个小组已有 70 多位程序员参与贡献代码,主攻深度学习框架,集结了腾讯所有奇迹群的相关技能高手,成立半年后,小组成功刷新图像处理领域著名的 ImageNet 训练速度世界记录,只需 2 分 31 秒就能识别出 ImageNet 内 128 万张图片内容,Top5 精度达到 93%。

在编程语言 java 的 openJDK 国际开源社区里,腾讯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因显著贡献被点名致谢的中国公司,在社区最近发布的 JDK15 版本中,JDK Oteam 向主分支贡献的代码名列中国公司第一。

12 月 2-3 日 国际内源基金会 ISC 首次举行亚太区峰会, 对腾讯开源配合大加赞赏。

在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——Github 上,腾讯也已经悄悄地贡献了超过 100 个开源项目,累计获得超过 30 万个星标,开源贡献度居全球科技企业头部。

底层技能收入甚至写进了刚刚出炉的腾讯 2020 年第三季度财报。

企业级技能优势被认为是腾讯发力产业互联网的新亮点,今年前九个月,基础架构安全产物收入同比增长 178%,云原生安全产物客户规模超过一万家。

这还是那个被坊间笑称只会做产物没有技能标签的腾讯么?

开源配合正在悄悄地重构着腾讯的肌理。腾讯向来以跑马文化知名,但凋谢配合恰恰是封闭跑马的反面。

两年来,腾讯究竟经历了什么,不惜在技能上告别「跑马」转向「配合」?

但可以肯定的是,无论是取得共识,还是推行实践,只要对自己「动刀」,就注定了开源配合会历经艰辛。

2、哪个能代表腾讯,哪个看上去都不够强

作为推动开源配合落地的项目经理,徐海丽目睹了这个艰辛的过程,也看到了她在腾讯十三年所不曾看过的景象,比如两个程序员互吹整瓶红酒。

张青林酒量平平,但在 2018 年底一个晚上,却主动干掉了一整瓶红酒,对于低调平实的程序员来说堪称罕见。

更稀奇的是,他竟然是向一直以来的「对头」——另一个程序员雷海林敬酒。俩人的团队同在腾讯技能工程奇迹群(简称 TEG)做数据库技能,关系却很僵。用雷海林的话说,曾认为彼此「老死不相往来」。

「互撕」在腾讯外部并不稀奇。

多年来跑马机制催生出许多业务相似的团队,产物侧在跑马,技能侧也在跑马。优点是产物的需求能在自己的技能团队里闭环,得到最快速的支持;而缺点是,重复技能自然造成资源浪费,尤其是研发效能低下,劲儿没法往一处使。

能推出微信、QQ 这种十几亿用户级别的产物,腾讯存储、计算、数据等支撑产物的技能家底一定不薄。但伴随产物取胜,留下一根根技能大烟囱,好比强大的水和电被分散在一个个独立运转的工厂里。

「我们梳理过公司外部重复的技能团队,有 150 个之多,向 Martin(刘炽平的英文名)汇报时,他都惊呆了。」TEG 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郑亚峰回忆。

2018 年 9 月 30 日,腾讯宣布战略调整(简称 930 变革),树起产业互联网大旗,专门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奇迹群(简称 CSIG)。而要向其他产业提供互联网的水和电,腾讯云需要输出的,恰恰是公司级的技能能力。

但分散的技能能力显然既缺少说服力,也缺少竞争力。这些烟囱在外部谁也不服谁,单拿出来又都没法跟外面整体比较,简言之,就是「不强」。

「拿数据库来说,光是关系型数据库就有三个技能产物放在腾讯云上,客户一看都懵了,究竟哪个能代表腾讯?哪个看上去都不够强。」郑亚峰说。

数据库只是腾讯几百个技能烟囱之一。不破不立,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兼 TEG 总裁卢山给出的答案十分直接:敲掉烟囱,拉通技能。

930 变革后,腾讯在各奇迹群之上专门成立技能委员会,卢山牵头。数据库是技能委员会点名「必须拉通」的首批技能之一。

腾讯技能委员会与各奇迹群程序员合影。

在 2018 年底双方宣布合作的晚宴上,看着张青林一瓶红酒喝完,雷海林没示弱,也干了一瓶。酒精的刺激下,也许是回顾过往的感触,也许是多年心防的释放,放下成见的两人抱头痛哭。

两瓶酒和男人的眼泪,成了团队合作前夜最好的「破冰」仪式。

在技能拉通的大势之下,还有多少个醉倒的「雷张」无从知晓。接下来的问题是:该怎么把散落在公司各处的技能拧成一股绳?

3、走出条新路,就得先革自己的命

压力漩涡中心的卢山陷入焦虑:拉通技能意味着打破封闭,可封闭正是过去腾讯胜利的法宝。

革自己的命,谈何容易?!

郑亚峰能理解这种复杂心情,他见证过腾讯技能打过的大大小小无数硬仗。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里,腾讯办事面最广、场景最多、用户时常最长,「海量」是腾讯技能最重要的标签之一。

海量时代讲究技能专有、敏捷开发,一个功能的实现要经过从需求到开发、测试、运营上线等各环节的串联路线,每个环节把自己的能力做到极致,专有的同时也是封闭。

但随着开源和云化成为最大的两个技能趋势,持续开发持续集成,大量开源组件可以直接用,测试运营等则交给研发效能工具,一行代码可以很快让用户看到效果。

曾经的先进变成如今的落后,封闭是病根,那凋谢就是解药。

卢山想明白了。他说服腾讯最高决策层「总办」,借势 930 变革,用「开源配合」的方式拉通技能。

但期待中的「大干一场」,并未立刻出现:从 2018 年底提出到 2019 年 5 月,腾讯的「开源配合」在半年里,几乎毫无进展。

「原因特别简单,大家都觉得开源配合是好事,但不是我的事。」在腾讯技能委员会负责开源配合项目的郑亚峰说。甚至有技能团队不理解地问:「我们靠本事打下的阵地,凭什么别人来抢地盘?」

2019 年 6 月,腾讯技能委员会的会议上,卢山下决心拍板「全面开源」。

不光是底层的共同代码开源,所有专门为产物办事的业务代码也要外部凋谢,否则总有人说是业务代码藏起来。

说到感慨处,卢山在会上红了眼眶,对着各奇迹群的技能副总裁们说:「等多年后我们都离开了腾讯,回头看留下的东西都是一堆烟囱这种残垣断壁,心里会不会痛?」

技能委员会开启自上而下的强推,决定从最重要的底层技能「山头」开始动刀,「不同意开源配合的就上总办」。

六大奇迹群技能负责人齐聚腾讯技能委员会 linktime 活动,卢山(左四)与一线程序员交流开源配合。

基础的名字办事(一种对 IP 地址进行名字编码以方便后台调用的技能)被点到。TEG 基础架构部组长王洪智受命做名字办事 Oteam,才发现公司里竟然有 cl5、织云 l5 等眼花缭乱的九个名字办事系统。

怎么把九个砍成一个?王洪智懵了,「当时我们团队在维护其中最大的一个,另外八个里我只认识两个,还不太熟。」

平台与内容奇迹群(简称 PCG)的外部合并让 Oteam 找到一个契机。930 变革时,PCG 由原先三个奇迹部合并而成,大量类似的技能办事亟待整合,九个名字办事里有三个都在 PCG。

「我们首先找到 PCG 的团队,提出了统一全公司名字办事的方案,经过四轮讨论和修改,统一方案得到了双方的认可。」王洪智先把 PCG 的「三合一」团队拉了进来。

这让王洪智信心倍增,他带着统一方案又成功说服 CSIG 的第五个团队,接着剩下四个团队也顺理成章地都加入了。Oteam 给公司级的名字办事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——北极星。

截至 2020 年 9 月底,北极星已更新至第 12 个版本,整合了腾讯全公司 90% 以上的办事,有 110 个部门、140 万节点接入了北极星,接口的日调用量超过 2.5 万亿,调用成功率超过 99.999%,曾经的 cl5 和织云 l5 在 10 月 20 日正式下线。

从大学毕业进入腾讯,王洪智做「码农」五年,从没想过有机会做一个公司级的技能产物。

「我们九个团队第一次见面时还畅想过,将来提到腾讯的名字办事就是北极星了,我们再完善些也会贡献到开源社区。」王洪智嘿嘿笑说。

从海量到云,新时代提出新的技能要求,敲烟囱的人终于跑通了一条自己的新路。

「全行业只有腾讯选择了开源配合这条路,这是腾讯的创新。」郑亚峰认为,这条路以凋谢和配合为抓手,提供了一种新技能中台的虚拟组织形式,提升研发效能,促进技能进步。

4、趟进深水区,反而不焦虑了

「新鹅」杨晓峰,虽然在 JDK(编程语言 java 的开发工具技能)领域很资深,却一直觉得:「谁会关注我们这些做基础技能的?」

刚入职三个月,他就代表 JDK Oteam 在腾讯深圳总部滨海大厦领了个大奖——2019 年度开源配合优秀奖。

「腾讯招我来牵头 JDK 开发的时候就说了,要用开源配合的方式做,我其实就是冲着‘配合’两个字来的。」杨晓峰认为,把基础软件开发和全公司的产物需求融合在了一起,Oteam 的方式很难得。

10 月,JDK Oteam 在滨海大厦举办生态凋谢日。杨晓峰没想到,业务总经理都亲自来参加活动;更没想到,当看到 Oteam 成员沉醉于讨论技能细节、以致于超时了都没发现,他忽然被感动了。

腾讯 JDK Oteam 项目管理委员会在开源配合生态日活动上留影纪念。

杨晓峰不再认为自己的工作在腾讯是「无人关注」的:「开源配合这事,给了对基础技能有兴趣的人一个舞台。」

这正是徐海丽期望看到的。生态凋谢日活动是她今年推动开源配合的一个重要抓手,帮助 Oteam 在公司内外打造技能影响力,鼓励程序员们找到更多存在感和荣誉感。

「我们叫培育新代码文化,让凋谢和配合的文化深入人心。」徐海丽说。从当初旁观雷海林和张青林的「红酒泯恩仇」,她就隐隐感觉到某种精神被激发,只要有合适的技能土壤和技能氛围,腾讯的技能还能「干出更大的事」。

程序员的热情被点燃。仅 2019 年,腾讯新增的代码行数就高达 12.9 亿,新增研发项目超过 3500 个。

今年 6 月,集合了腾讯各奇迹群数据库内核开发精英力量,数据库 Oteam 正式发布首个开源配合版本的数据库内核 TXSQL-8.0,这是腾讯历史上第一个公司级 MySQL 内核统一版本,可为腾讯自研业务以及广大云客户提供更强大的支持。

码客(腾讯外部的技能社区)中「数据库技能」圈子的成员已超过 2800 人,一个置顶帖子问:腾讯云和友商的数据库产物有何差距?

获赞最多的回答来自一位数据库产物总监。他写道,腾讯云和所有兄弟团队「已经不止是开源配合,而是全面合作开发」,腾讯云数据库的未来「砥砺前行,大有可为」。

腾讯 CI Oteam 第一个举办了生态凋谢日,数千名员工观看了外部直播,并在满分 5 分的外部直播评价中打出了 4.9 分;天穹大数据 Oteam 在内网分享技能心得,获赞上百个,员工留言「大厂表率」「非常支持这种有意义的事情」;数据库 Oteam 的外部分享也被员工表白「强大,慕名而来点赞」……

腾讯 tRPC Oteam 开源配合生态日活动,主题是:「来吧,留下代码」。

所有这一切被卢山归纳为开源配合的「深水区」。尽管腾讯在短时间内外部开源的比率让行业内惊讶,但开源率和 Oteam 数量都已不是腾讯的重点。

10 月 30 日,腾讯技能委员会面向全员的活动上,卢山说:「2020 年我们的重点是 Oteam 质量、是开源治理,往深水区走了。」

当然还是会有不一致的声音。

比如开源治理所发布的代码规范,为了代码缩进两格还是四格,腾讯内网里程序员们吵个不停,卢山笑说这是好事,「大家互相争吵,代码越写越好」。比如经过激烈 PK 后,依然有类似的团队配合不了,特别是涉及到一些业务核心利益时,郑亚峰仍旧耐心地密切观察,保持沟通。

但无论是卢山,还是郑亚峰,都不再焦虑。

「开源配合,没有里程碑也没有终点,最终凋谢和配合会化为无形,成为腾讯的一部分。」郑亚峰说,「我们一直在路上。」

卢山更看重的,是开源配合背后的信任。当时代对腾讯提出新的要求,只有敏锐地自我革新,用凋谢配合的文化打破烟囱林立,找回信任,才能勇立潮头,静观风雨。

「技能的凋谢配合培养了信任,信任才能产生更长远的创新和影响。」卢山说。

本文来源 36 氪,原标题为《推倒 “烟囱” 这两年:腾讯正进行一场自我革命》

本文为机器之心转载,二次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获得授权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